欢迎访问吉林省周易学会!  
 
设为首页 收藏此页
学会成果
从《周易》对《黄帝内经》的影…
陈恩林教授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
论《老子》与《易大传》宇宙生…
吉林省周易学会召开第七届会员…
郭店楚简研究综述
《周易》阴阳合德思想与中国古…
《易传》中所体现的原始儒家社…
周易思维与科学方法
论《大一生水》与《老子》及《…
关于《春秋左传注》中《春秋》…

2025年学术年会
 
发表:2025-10-29 点击:18 类别:学会新闻
     

吉林省周易学会隆重召开2025年学术年会

2025年10月25日,吉林省周易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长春市林业宾馆隆重召开。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吉林艺术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北华大学、白城师范学院等团体会员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全省各地个人会员代表共90余人出席了大会。

会议第一时段是学会年会,由吉林省周易学会副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马军海博士主持。会议首先由吉林省周易学会特邀顾问,原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刘毓东先生发表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学会一年来的工作,尤其对学会办会形成的两大特色——坚持周易研究的义理方向反对一切术数迷信,不断拓展学术为社会发展服务领域——表示极大的赞赏,希望今后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之后由吉林省周易学会会长,东北师范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学伟博士作年度工作报告,总结了一年来吉林省周易学会的工作,对明年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接着由学会徐嘉秘书作学会年度财务情况报告,学会张国易副会长向大会报告学会新增理事、常务理事及团体理事单位等组织建设情况。
?




年会第二时段进行了学术主题演讲,由吉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白博士主持。

康学伟教授作了题为“古典学术的周易与阴阳五行的江湖易学”的学术主题演讲。康学伟教授认为,周易是经历了原始周易到经典周易这样的一个阶段。原始周易包含了易经的卜筮成分,直到孔子作《易传》之后,全面改造了《周易》,使《周易》经文中的“阴阳之道”被人们所认识,从而经、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周易》哲学。才把易经中的神学卜筮系统转变为哲学,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代表了周易的真精神。可是自从汉代以来,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象数易学,重构了易学哲学。这个过程大致是春秋阴阳家整合阴阳、五行成就阴阳五行学说,之后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汉儒使阴阳五行说开始进入了周易系统,杜撰出卦气说、八宫卦说等体系,后来《易纬》及郑玄、荀爽、虞翻进一步加以完善,促成了大量的迷信的占算体例,包括卦气说、纳甲说、五行生成说、卦变说等等,对于这种重构和偏离,汉儒首当其冲地难辞其咎。到了宋代,阴阳五行说被宋代的易学家以五行数理所代替,杜撰出图书学、先天学、太极图学等背离经典易学的种种邪说。这样自汉代以来,阴阳五行说经过理论的成熟、符号的锚定、数理方位的确立、直至后来八卦图说模型的成立,构成了汉儒、宋儒以阴阳五行说重构周易的历史,也为江湖易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的象数之学,对中国文化科技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带偏了易学哲学正常的发展路径,是一种学术倒退,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上是一种遗憾,也给后世的中国带来文化与科技方面的巨大负面影响。

吉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仿吾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海波教授作了题为“周易精神与未来的中国哲学”的学术主题演讲。胡海波教授认为,应该在六经的整体语境中体悟周易的真精神,准确的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考虑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经(典)马”、“苏马”、“中马”和“外马”,周易经历了原始周易、经典周易、修正周易和泛化周易,现在共同的路径是要回归经典。所谓发展在周易上来讲就是“生生”;所谓回归经典就是要回到孔子《易传》;他还认为要选好纸质最优的经典文本,让经典更有质感和触感,真正与人融为一体。

两位教授的演讲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易学的发展历史,展望周易真精神在未来人类发展进步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赢得了与会同仁的热烈掌声和强烈共鸣。
最后时段由吉林省周易学会常务副会长、吉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柏成博士进行了大会总结,他认为康学伟教授从周易的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了周易在汉代以来的发展史,澄清了阴阳五行学说对周易哲学的异化,使大家认清了江湖易学的理论基础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形成的,这对正确认识周易哲学史有重要的意义。胡海波教授以发展的眼光、以孔子《易传》去理解周易真精神的学术主题思想,对今后的易学研究很有建设性和指导意义。


此次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取得了预期的会议成果,大家收获良多。不仅明确了吉林省周易学会当前以及今后的工作任务,也明确了今后的理论研究方向,就是回到孔子《易传》的哲学范畴之中,运用周易的思维模式、价值理想、操作模式去研究周易哲学,而不是去搞什么阴阳五行说之下的那些卦气、纳甲、五行等等迷信的所谓预测学说,使周易真精神得到真正的发挥。

吉林省周易学会秘书处综合报道
2025年10月26日

Copyright © 2005 - 2011 吉林省周易学会. All right reserved .
本站部分资源收集网上,如果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本站备案号:吉ICP备号